原标题:一个日本人,用117幅画抢救中国风俗,太珍贵了!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1925年,38岁的日本汉学家、
文学博士青木正儿来到北京留学,
他眼看北京变得西化,传统的民俗迅速消失,
古老的中国就要过去了,
于是他聘请中国画工,用117幅画
详细记录当时北京风俗的方方面面,
挽留古老北京的身影。
1964年老舍在日本看到这本书,
他感慨说:中国也没有这么全的风俗图谱。
(点击图片,立即参与本书众筹)
今年10月,
《北京风俗图谱》中文版首次面世。
东方出版社用4年时间
从日本引进、翻译、编辑了这本书。
如今重看,这些画不仅留下珍贵细节,
也让我们温习祖先的生活方式,
展开全文了解他们生活的情感。
《北京风俗图谱》中的日常
冯骥才先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
以及作家冯骥才先生,
为我们讲解了这本图谱的故事。
冯骥才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保护,
“我们做民间文化的保护,
是眼看着那东西就没了,所以挽留它,
青木正儿也是,所以我有些感动,
他对中国的文化不仅热爱,还有一种情怀,
要把它留下来,这件事情当时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做。”
自述 | 冯骥才、陈平原 编辑 | 倪蒹葭
什刹赏莲
春天,人们在清明节去郊外扫墓,折柔软的柳枝戴在头上,带着自然的春意吉祥回来;
六月,什刹海赏莲,北岸一带风景最美。北京人喜欢喝茶,搭着苇席棚的茶馆除了二枚铜板一杯的茶,也有酸梅汤、汽水、冰激凌,还卖酥肉、八宝莲子粥、莲叶粥。
闺女丢针
《延禧攻略》中闺女丢针
七夕节也是乞巧节,女孩们聚在一起,把针丢在水里,根据针在水中的影子,判断女孩的手是否灵巧;
九月九日重阳节,城里人带上茶果酒菜,登上高处。陶然亭、北海、景山,或是城外的钓鱼台、蓟门烟树、西山八刹都颇为热闹……
拖床冰嬉
市井小贩
过了冬至,河川冻得坚硬,木制的冰床开始登场,纤夫用冰床运送客人,贵族在宫中的冰上滑冰床玩;穿冰鞋的人,从北京城外护城河滑到运河,途中穿过几个水门,能到达通州。
冬天深夜,商贩提着小油灯,在巷子里一边吆喝,一边走,挑着一包一包的落花生、水萝卜、最适合下酒的猪头肉,吆喝声此起彼伏,富有风情……
一百年前北京人是这样生活的,我们对这些的记忆逐渐逝去,有一个日本人却想挽留它。
1925年,青木正儿在北京留学(永澄宪史供图)
乾隆时期北京城平面图
青木正儿说,北京像个糖葫芦,看起来很土气,味道其实清爽。
1925年,作为日本东北大学的助教授,青木正儿来北京留学。当时是段祺瑞政府执政,军阀内部不断分裂倾轧,青木正儿从中国文学作品里读到的那个典雅古都,已经是风雨飘摇,也更让青木感到留住它的紧迫,当时青木正儿在北京东四胡同写给东北大学的信里说:
“上个月本想一游山东,然而战争的空气越来越浓,济南以南的旅行变得很危险,故而打消了这次旅行的念头。每天怀着好奇心到处游览,玩味着北京的秋天。……去年向学部长提出的收集中国风俗资料一事,终未能找到一个申请大笔金额的途径而作罢,甚为遗憾。我觉得至少制作好《风俗图谱》以后再回去也好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