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李陵最后会投降匈奴家族没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李陵兵败匈奴,落得全家遭殃的结局,一是由于他对于自己的军事能力过于自负,二是他对于汉帝国的政治格局认识不清,而这第二点正是铸成他人生悲剧的关键。
很多人为李陵的遭遇鸣不平,觉得他的失败情有可原,他用五千步兵力敌匈奴数万骑兵,还重创了敌人,要不是最后箭射完了,似乎还有全身而退的可能,人们认可他的军事才能,同情他的遭遇。太史公司马迁也秉持这样的观点,所以逆了汉武帝的龙鳞,为李陵辩护,想要救他。
事实上,作为汉帝国的将领,李陵在军事上不成熟,在政治上更显得天真。
汉武帝的政治秩序设计
李陵在政治上的天真,表现为他没看明白汉武帝对汉帝国政治秩序的设计。
中国自出现国家的概念后,就出现了内外廷制度,比如商朝时,“尹”是国家的政务官,属于外廷长官,而“宰”是商王的管家,属于内廷长官,这个时候,内廷的权限还到不了外廷,除了管理皇家事务,内廷官员无权过问国家大事,而外廷官员系统也有自己的运行逻辑,不需要事事都考虑国君的想法。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抑制丞相与皇帝分庭抗礼的局面,汉武帝让内廷官员,如尚书令等参与国政的决策。在他的设想中,皇帝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必须拥有能跟外廷抗衡的势力,所以,他一方面提升内廷官员的地位和权力,另一方面,他也积极将心腹安插进外廷,企图通过心腹人马占据外廷关键位置的方式,来左右外廷的运行,而这些心腹人马就是外戚集团。所谓外戚,就是皇帝母族和妻族的人,他们的荣华富贵都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对皇帝十分忠诚。
也就是说,在汉武帝设计的政治秩序里,他最信任的人一是内廷官,二是在外廷担任要职的外戚。很不幸,李陵和他的家族,既非内廷出身,也不是外戚,这就决定了李家无法获得汉武帝的绝对信任,可李陵却希望汉武帝破坏规则,对他委以重任,这就暴露了他的野心,引起了汉武帝的警惕,然而这还不是他唯一的错误,李陵其实从一开始就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这一切要从李陵的家族史说起。
李陵的祖父是李广,父亲是李当户,叔叔是李椒、李敢。李当户年轻时当过汉武帝的侍卫,而李椒当过边防重镇代郡的太守。从这里看,李家本来也算是汉武帝的亲信,李广为将,儿子一个是皇帝近侍,一个是边防负责人,作为军事世家,李家受到的照顾不算少。
然而,当李广充满遗憾的去世时,李家与外戚的矛盾爆发了。由于李广戎马一生却始终没有被封侯,李敢怨恨卫青排挤父亲,致使父亲始终无法得到皇帝认可,于是愤而将卫青打伤。
卫青作为汉武帝的妹夫,是不折不扣的外戚大将,受了侮辱却没有报复,但他的外甥霍去病却记了仇,找了个机会射死了李敢。
大将私斗,本来是严重的问题,但汉武帝却没有处罚霍去病,将整件事压了下去。
其实,从处理霍去病杀李敢的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对于军事将领的亲疏之别:相对于外戚出身的主将如卫青、霍去病等,李陵的家族虽然是汉武帝倚重的另一派军事集团,但在外戚的面前,重要性仍然略逊一筹,所以才会不处理霍去病杀李敢的“犯罪”事件。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宫廷权力斗争更是无情,如果李陵聪明一点,就不会重蹈叔叔李敢的覆辙,但他却天真的以为只要立下战功,就能改变现状,然而,他在寻求战功的过程中,却屡屡决策错误。
李陵的两次错误决策
李敢死后一年,霍去病也去世了,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第二阶段的军事大将变成了李广利——汉武帝的妻兄。相对于军事世家,汉武帝更信赖外戚,所以汉军一旦远征,肯定是外戚掌握军团主力,军事世家控制杂牌和后勤部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