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清朝。
康熙帝是个雄才伟略的帝王,国家治理得好,儿子生的也多,据记载,康熙的子嗣多达35人,序齿(载入族谱)的有24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是四阿哥胤禛(yìn zhēn),也就是日后的雍正帝,次一等的就是与胤禛争夺皇位的8位皇子,即九子夺嫡的参与者们。
九子夺嫡形成五大朋党,最终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获得胜利,胤禛继位,其余四个朋党的人们全都遭到清算,下场都不算太好,甚至可以说很惨,那剩下15位没有明确参与争储的阿哥们下场如何呢?
这15位阿哥至少具有三个属性中的一个,一是生母地位低,二是年龄小,三则是性格平和,他们也可以按照去世时代分为三类,即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去世。
在康熙年间去世的皇子有四位,分别是:六阿哥允祚(zuò)、十一阿哥允禌(zī)、十八阿哥允祄(xiè)、十九阿哥允谡(sù)。
无一例外,他们全都是年龄小的,也都没活到成年,算是早夭。至于四人是病死的还是其他,不清楚,史书没有太多关于他们的记载。
剩下11位,寿命都是比较长的,按去世年份排列。
1、七阿哥允祐——1730年病逝,享年51岁。
七阿哥允祐属于生母地位低的,他的生母地位比八阿哥的生母还低,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封为成妃,这时候允祐都快四十了。
而且允祐身体还有残疾,不过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他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残疾,但跟其他精于骑射的兄弟们相比,他是丝毫没有当皇帝可能的,所以他做人很有分寸,雍正也给予他很高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有分寸并没能遗传,允祐的长子弘曙在康熙晚年曾经随十四阿哥允禵一同西征,被雍正贴上了允禵死党的标签。
雍正在解决了八爷党之后,也向弘曙下手了,他被革除世子爵位,就是不知道允祐的死与此有无关联。
2、十五阿哥允禑(xú)——1731年病逝,享年39岁。
关于十五阿哥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是汉人嫔妃所生。其生母王氏身份不高,争储的希望几乎为零。
清宫规定只有嫔位以上的妃子才能抚养自己的孩子,所以允禑年幼时,是交给德妃抚养的,而德妃是雍正的生母,允禑跟雍正的关系还可以。
允禑病逝后,雍正给他上的谥号是“恪”,按照谥法的解释,恪是“温恭朝夕”的意思,也就是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这是很高的评价了。
3、五阿哥允祺——1732年病逝,享年54岁。
五阿哥允祺从小被仁宪皇太后抚养,仁宪皇太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她非常讨厌汉文化,在抚养允祺时也严禁他学习汉文,导致允祺九岁时还看不懂汉字。
随着清朝汉化的日渐加深,懂汉字是参政的必要条件,允祺文化水平低,先天就跟皇位绝缘,康熙心知肚明,也很少给这个儿子安排差事。
无官一身轻,允祺性格也比较佛系,压根不惹事,康熙和雍正对他的态度都很好,他去世时,雍正评价他: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不过允祺五十多岁就挂掉跟雍正还是有关系的,允祺的同母弟九阿哥允禟是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生母宜妃又跟雍正母子不和,再算上雍正的睚眦必报的个性,允祺活得那叫一个胆战心惊,长期心理压力巨大,这对他的寿命是有影响的。
4、十七阿哥允礼——1738年病逝,享年42岁。
十七阿哥允礼没有直接参加夺嫡,但摆明也是四爷党的,理由很简单,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发上谕给宗人府:着加怡亲王俸银一万两,果郡王着照亲王给与俸银俸米。
怡亲王也就是十三阿哥,雍正的死党,他享受亲王双俸待遇,而允礼身为郡王,却能享受亲王的待遇,不是雍正的人那就见鬼了。
乾隆继位后,又下旨恩准允礼“永赐与亲王双俸”,也就是说允礼一家,哪怕以后降爵不是亲王了,亲王的待遇也仍然不变。
后来允禄卷进去逆案,乾隆想敲打敲打一下这两位叔叔,找借口削了允禄和允礼的权。
结果允礼就死了!
这就让乾隆太尴尬了,不仅亲临允礼的丧事,还可怜十七叔无子,把自己的六弟弘曕,过继给了果亲王一脉为嗣,承袭果亲王爵位。
5、二十二阿哥允祜(hù)——1744年病逝,享年34岁。
二十二阿哥允祜是众多阿哥中比较不出众的一位,比乾隆还小几个月,最高爵位只是贝勒,最后病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