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固然重要,但除了读书还是有很多路要走的,一个人除了读书,其他什么东西都不会,那请问读书有什么用。这样的母亲把孩子当成了他自己的私人物品了,要知道孩子是个人 ,他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 。这种爱完全是控制的爱,实际是害了孩子的一生,真是太可惜了,这样的人生应该很遗憾吧!
魏永康死了。媒体使用“逝世”是否合适。 11月17日,魏永康的妻子付碧发布讣告称,38岁的魏永康于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但可惜的是跟历史上伤仲永的故事一样,在错误的家庭教育中江郎才尽,从名噪一时变得默默无闻。 只是这么一个普通人却被很多媒体冠以“逝世”一词,显然并不恰当,对于一个曾在纸媒工作许久的人来说一看到这个词用在了魏永康身上觉得异常的扎眼。 按照词典解释,逝世这个词适合用于:对国家或者世界有突出贡献的人,受到人民爱戴的人,有着社会公益重大地位的人。而对社会有危害的人即使影响力再大也不能使用,明星演员也没必要使用,同样的普通人去世也不能使用这个词。像已经归于平凡的魏永康死了,用去世或者离世更为贴切。 所以你觉得逝世用在他身上合适么? 再说教育,其实在一些特殊的,有潜力的孩子身上,年少时采用类似魏母一样的极端教学方法也许不是坏事,能促进这个孩子尽快成长。但是孩子在逐渐长大,依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只能诞生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妈宝男。 用一句话来概括魏永康的一生,其实就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洗礼!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图源网络侵删 创作不易谢谢+个关注 最需要的就是粉丝的阅读量
11月17日,魏之妻发讣告称,38岁的魏永康于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魏从小被人称为“神童”: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学完初中的课程,13岁考入湘潭大学,17岁又入中科院。从小学到大学,他生活都是母亲一手包办,自己完全无法安排学习和生活。中科院期间他不仅没有拿到硕士学位,还被劝退。母亲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毕业后辗转求职,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 你觉得魏永康母亲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吗?你怎么看这种“神童”现象?如何避免“神童”的后期陨落?
2岁识千字,8岁进高中,13岁高考超过600分,17岁硕博连读;妈妈陪读,不做家务,没有朋友,无法自立,38岁撒手人寰。 他叫魏永康,她叫曾学梅;他是儿子,她是母亲;他天赋异禀,她劳心劳力;他神童陨落,她黯然神伤。神童?虎妈?教育?扼杀? ①神童加虎妈 魏永康1岁半就能写七八十个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入读重点中学,13岁参加高考取得602分进入湘潭大学,17岁考进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这一路顺风顺水,但他的“神奇”似乎在20岁时戛然而止,那一年,他没拿到硕士学位,被劝退。 尽管高中读了五年,他连番跳级,屡次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高考取得好成绩,能拿到硕博连读的机会,也绝对能证实他是“天才”。他的资质,也许就遗传自他的妈妈曾学梅。 曾学梅本有机会在1978年参加高考,却因已经组建家庭,选择了放弃。尽管如此,她从未放弃学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她的座右铭。她让儿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为此以自己的意志来左右儿子的生活。 一言以蔽之,魏永康的生活,结结实实地打上了曾学梅的烙印。魏永康的生命,并没有多少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 ②教育或扼杀 曾学梅的教育是教育吗?她不让儿子干一点点家务,洗脸洗澡都包办;她下岗后不就业,全身心给儿子陪读;她不让儿子有一丝闲暇时光,切断一切外界交往;她在儿子没拿到硕士学位后,嘶吼着让儿子去死;她在儿子20多岁的时候,还对他棍棒相加。 教育是让孩子成人,扼杀是让孩子成为机器。教育是让孩子拥有独立人格,扼杀是让孩子成为你想要的样子。教育是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扼杀是斩断孩子的翅膀,还要命令他随时做好飞翔的准备。 ③面子和悔恨 在曾学梅眼里,儿子在读研之前无疑是成功的,她甚至还写过一本教育孩子的书,想作为“成功经验”,在儿子毕业时发表。却在儿子被劝退时,将书稿全部撕碎。儿子在她眼里“失败”之后,她见人躲着走,唯恐别人问她儿子的近况。“面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提给曾学梅的,也是摆在你我这些家长面前的。 曾学梅还曾试图“接管”自己孙子、孙女的教育,并拿魏永康的童年成就,作为孙子、孙女的榜样。儿媳妇想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快乐,她想出“对策”,把她所谓的“教育”融入陪孩子的“游戏”之中。 11月17日,魏永康突发疾病离开人世,留给我们的是无尽唏嘘,留给曾学梅的又是什么呢?曾学梅的教育是真的教育吗?我觉得不是。我认为她的教育中掺杂了自己的遗憾、人世的功利、虚荣的面子和偏颇的观点。 神童魏永康一路走好,希望你的儿女能够健康成长。对于神童魏永康和虎妈曾学梅,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关注我,看更多教育观点。
注重孩子的学习,更应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