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是战国时期赵国重臣,一生历仕赵悼襄王和赵幽缪王两代国君,他还是赵幽缪王的宠臣。不过历史上对于郭开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他曾出卖赵国,加速了赵国的灭亡。王翦攻赵强攻无效,便贿赂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等人。结果赵王轻信谗言,将李牧杀害,等于是帮秦国铲除了最大的威胁。此后赵王被俘,接下来便是亡国危机,那郭开的结局又如何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辅助赵偃
郭开,是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的宠臣。他的发迹,始于赵孝成王晚期的侍奉公子赵偃。
赵孝成王早年,曾经册立过一位太子,但是这位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太子比较命薄,在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6)就死去了。赵孝成王在太子死后,并不急于册立新的太子,一是因为他才年过而立,还年轻,二是想锻炼一下几个儿子,优中选优,看谁最适合做太子。最后,他选中了春平君,着力培养。后来,秦、赵两国议和,互派质子。为了让春平君立功于社稷江山,赵孝成王就派他到秦国做质子去了。
春平君到了秦国,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那就是秦国和赵国的关系没能缓和,还是摩擦不断,质子想回国就难了。就这样,春平君就在秦国住下了。
赵国这边,负责侍奉公子赵偃的郭开,将赵偃视为奇货可居,苦心培养,而他的培养却不是让公子读书明理,而是伪装成忠臣孝子。他让赵偃对赵王日日请安问好,有病了去侍候汤药,为赵王捶捶背揉揉肩之类的,极力巴结讨好。对于臣下,劝赵偃极力拉拢,动辄大加赏赐,拉帮结派。
就这样,在郭开的帮助下,赵偃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赵孝成王认为他孝敬,大臣们认为他贤德。但是,对于赵国有没有册立赵偃为太子,历史上一直有分歧,综合各种史料分析,没有册立他的说法比较可信。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六国年表第三》中说:“(赵悼襄王二年)太子从质秦归。”这里的太子当是指赵孝成王册立的太子,极有可能是春平君。也就是说,在赵孝成王生前,可能已经册立春平君为太子了,那么,赵偃就不可能再被重复册立为太子了。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赵孝成王临死时,可能想让春平君回国继位,但是,秦、赵两国关系不睦,另外也有可能是郭开、赵偃从中作梗,春平君未能回到赵国。
郭开、赵偃早就做好了继位或者说是夺位的充分准备,这边赵孝成王一崩殂,那边他们就鼓动大臣们和宗亲们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拥立“贤德”的公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
二、陷害忠良
赵悼襄王即位后,郭开立刻被委以重任,为中大夫,而后直线提拔,几近相国。因为赵悼襄王得国不正,所以难免心虚,就想加强对众臣的防范。而郭开则脱去伪装,开始有恃无恐的胡作非为,为朝中正臣所不齿。
应该就在这时候,大将廉颇与郭开产生了矛盾。至于是什么具体矛盾,则不必去深究了,一个是爱国大将,一个是祸国奸臣,他们之间若没有些许的矛盾,岂不是怪事?反正郭开与廉颇这对冤家是结下了梁子,也为廉颇和赵国的悲剧埋下了因子。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廉颇奉命出征魏国,攻克繁阳城,郭开怕廉颇立下大功对自己不利,就怂恿赵王,让乐乘去替他出征。廉颇知道这是郭开耍的伎俩,大怒,向乐乘进攻,乐乘吓走了。
廉颇知道国内奸臣当道,君主又是昏聩之辈,回国绝不会有好果子吃,就逃到了魏国,希望能像当年信陵君那样,最后再被赵王给请回去。
不久,秦军大举进攻赵国,赵军迎战接连失利,赵悼襄王又想起了廉颇,就派人去请廉颇回国。郭开深怕廉颇回国报复自己,就找到前去请廉颇回国的宦官唐玖,送其不少金子,如此这般一说,唐玖满口应允。
唐玖带着赵王赏赐廉颇的一副名甲和四匹良马,马不停蹄地赶到魏国,拜见老将军。廉颇见日思夜念的事儿就要成真了,自然是喜出望外,当即穿上战甲,骑着马跑了几圈,吃饭时又多吃了几碗,意思是别看我年纪大了,但还可以上阵杀敌、为国御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