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印度的婆罗门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起印度,也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过绝大部分的印度文明都是征服者所留下来的,严格的说整个印度的历史应该叫做印度侵略史。历史上,印度在几千年的时间内从未真正统一过,文化和语言长时间都处于分割的状态,直到近代的殖民时期,印度才逐渐形成了统一。
印度的公共厕所很少,很多农村家庭没有厕所。
印度传统婚礼排场较大,也有很多的讲究,印度女性出嫁往往需要丰厚的嫁妆。
很多人对于印度的了解可能只是以上的皮毛,一般新闻上只报道他们的经济发展,军事强弱,以及国家的自然灾害,但是这都不是印度问题的根本。
其实印度问题的根本是种姓制度,这才是最可怕的顽疾。
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各个阶层之间有明确的划分,为此还诞生了著名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虽然曾经有过积极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阻碍了印度的发展。
印度的种姓制度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除此之外,还有等级更低的贱民没有列入其中。
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森严,从下到上依次是首陀罗,吠舍,刹帝利,以及婆罗门。这种等级脱胎于古代的封建社会,每个等级的人权力不同,而印度的婆罗门就是最高等级的人。
印度的种姓制度至今还影响着印度的社会,一般来说,种姓高的族群或人肤色偏浅。
在古代他们是印度的最高阶层,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使唤低等种姓的人为他服务。
现代的婆罗门也是很高贵的,一般非富即贵。
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印度独立,政府就公开废除了种姓制度。
那么如今六百五十万的婆罗门是否全部消失了呢?为何网友纷纷表示,这些婆罗门依旧受人跪拜呢?由于印度历史上曾经换过很多种族的统治者,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种姓制度,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形成的。
种姓制度形成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曾经极大地巩固了印度的封建统治。
种姓制度的构成主要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各个种族之家分工明确,并且不能互相通婚。
种姓制度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底层和上层之间被隔绝开来,并且通过努力都没有办法改变。
低等种姓的人要供养高等种姓的人,并且生生世世都无法改变宿命。
而在印度封建社会中,有极大多数的人属于“贱民”。他们从事最低等的工作,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类人的命运是最悲惨的,一生都挣扎在温饱线上,挤在贫民窟中生活。
那么印度在1947年独立的时候,正式废除了种姓制度,六百五十多万的婆罗门是否消失了呢?答案让人值得深思——他们依旧风光无限受人朝拜。
印度如今人口超过十三亿,其中大约有0.5%的人属于婆罗门。
虽然早已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它却依旧支配着印度各个阶层,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如今印度依旧拥有六百五十万左右的婆罗门,不光包括有婆罗门背景的人,而且任何和宗教相关的人员都可以算到婆罗门中。
虽然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种姓之间的隔阂,但收到的成效却甚微。
婆罗门位于种姓制度之首,负责经营神庙的祭司阶层。
印度拥有多个神教,因此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祭司,并且他们的职业还是世袭的。
其实在众多的婆罗门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富得流油,也有部分家族已经落魄的。然而婆罗门的身份就等于一张“贵宾卡”,即使他们流落异乡也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
如今印度虽然废除了种姓制度,但这些婆罗门仍然可以从自家掌管的神庙中获取食物。
当然了很多印度民众依旧认可婆罗门,对他们下跪参拜也是经常发生的。
这就等于说,只要要了婆罗门的身份,就有了一张“长期饭票”。
不光能够衣食无忧,而且能够继续得到下等种姓的跪拜。
当然了婆罗门接受教育的程度高,其中不乏年轻人当了白领。
相关文章